来源: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作者:佚名

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指学校要从长远上、宏观上确定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这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来把握战略目标的构建。
  1.把握战略目标产生和依存的背景
  人们任何行事目标的确定都必须以一定的背景为依据。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人们的行事规划、目标、计划等都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的确定是不能离开对包括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环境背景等内容的认真分析和把握的。
    新时期的学校文化建设战略目标必须把握以下生存背景:
    (1)国际背景
    对当今世界总体形势可以这样概括: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一体化,科技革命迅猛化,文化多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综合国力竞争剧烈化,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恐怖活动等世界问题突出化等。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如何适应国际总体形势发展的要求,是确定学校文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
    (2)国内背景
    当今中国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小康和谐社会,使我国在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目标。这个目标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教育作为关乎国家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发展的行业,对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以这一大背景为依据来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
    (3)教育背景
    学校文化是教育这个亚文化的子文化,它的建设不能脱离教育的大背景。当代中国教育就是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包括了全面推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教育体系,构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平衡发展的国民终身教育体系等。学校文化建设就要根据教育发展的这些根本性目标来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
    (4)学校自身背景
    学校文化是在自身的土壤里生长的。新的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学校自身的特点、背景条件。这包括学校的历史背景、地理区域环境、学校的人员(师生员工)组成特点、学校的文化特色(校风、教风、学风、制度体系、价值观念体系等)、学校的业绩(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等。学校在确定自己的文化建设战略目标时,对本身的这些背景条件必须充分把握,然后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文化发展方向的战略目标。
  2.把握住战略目标的构成要项
  根据上述对学校文化依存的背景因素的分析,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构成要项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办学理念
    理念,最初用于哲学上的描述,描写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现在,多用来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由此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和价值追求体系。办学理念是指学校办学的基本思路、目标追求和核心价值观,它是学校对办学的哲学思考,是学校存在和运行的灵魂与指针,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也必然成为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的要项。好的办学理念应具有以下特性:时代性,能体现当代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规律和时代需求;导向性,导引学校的发展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及行为;价值性,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能引领学校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佳化;独特性,是优于其他学校独具特色的理念文化,具有品牌效应和软实力效应;和谐性,它抽象地概括了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内核,使它们和谐地统一于办学理念之中,并能引导学校的和谐发展;相对稳定性,能在较长时段内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作用,而不
是换一届学校领导就换一套办学理念。
    (2)育人取向
    育人取向就是确定朝哪个方向、用什么样的价值目标和标准来培育学生和教师。它实质上是学校的育人取向文化。根据当今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应把以下这些主要内容纳入育人取向体系:
   ①构建和谐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教师的和谐人格。这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要求。和谐教育就是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等全面素质的提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自身发展方向上得到公平、公正的全面发展。
    同时还要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和谐发展。没有教师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
    和谐人格是指师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能应对各种挑战的品德和心理素质。
只有包括道德、意志、情感、毅力、耐挫折、抗打压等优良心理品质在内的各种人格因素都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师生才能适应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和挑战。
    ②注重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师生的人文精神。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师生人文精神,主要就是使师生具有当代世界的视野,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尊重人权和生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及和谐发展,为消除环境污染、毒品泛滥、艾滋病的流行、恐怖行为横行等全球性灾难而贡献力量。
    ③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的德育体系,使师生的德育真正取得实效。
    (3)文化环境场
    所谓“文化环境场”是指形成学校总体文化的“场”效应,使学校育人取向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形成和谐统一的“文化环境场”,使广大师生员工在这个“场”力的效应作用下,得到各自相应的发展,而达到学校文化育人的总体目标。
    ①校长文化要发挥“魂”的作用。校长是教育理念的承载主体,也是办学理念的践行主体。校长文化可解读为:在学校文化进程中所折射出的校长独有的规律追求和职业(行业)特征;校长是学校先进文化的代表,在适应主流文化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其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要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的整体要求,其自身的品格、修养、风范也应成为师生楷模①。
    ②教师文化要发挥引领学生文化“魂”的作用。教师文化是学生生命存在价值认同的核心。教师文化是影响教育生命活动的文化之源。教师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对学生生命个体价值意义的体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结果。富有生命责任感的教育能造就千千万万具有个性的智慧人才,没有生命责任感的教育就可能扼杀学生的生命发展个性,而误人子弟。因此,引导教师去感悟和体验自身文化中生命的意义,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生命的存在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认同,是教师文化生长、发展、成熟的必要前提②。以此来引导教师文化发挥其引领学生文化“魂”的作用,达成学校文化育人的总体目标。
    ③课程文化要承载学校文化的精神体系,引领学校育人文化与时俱进。学校育人主要是通过课程文化来实现的,课程文化承载了学校的教育思想、价值观念、育人目标追求,也承载了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对育人的期望,还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文化发展的要求。因此,确定学校文化构建战略目标,必须十分重视对课程文化发展目标的构建。要使它既能充分反映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要求,又能充分反映时代的新特征、新要求,使课程文化在学校文化环境场中发挥载体引导的作用。
    (4)特色文化模式
    这是指在构建学校文化战略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对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特色文化样式的构建。只有具有特色的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才具有优势竞争力。
    ①要清醒把握住自身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选准自身文化的优势生长点。以此为突破口,去确定战略目标,构建特色文化发展模式。比如,历史文化优势,体、音、美特长教育优势,科研兴教优势等。
    ②要突出优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从教育内容上彰显文化新特色。2000年在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上,100多个国家的政府作出郑重承诺,要实现优质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优质教育应当是全民的优质教育;是以人的价值为教育体制核心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包括学习者、课程内容、教育过程、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及管理等方面都重视人的权利,实施人的权利;是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教育,教育应提供持续性生活方式所需要的资格、观点、价值和知识,应将属于不同学科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综合起来进行学科教育,应将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容纳入教育政策与方针之中。
因此,应当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以确保学习过程的透明性,政策的正确性和法规的合理性。
    创新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素质教育的核心与本质就是创新教育,创新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开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的不断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形成创新教育体制和机制,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要开展全方位的创新活动,以各种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和质疑能力,善于发现创新个性强烈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学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可以在优质教育、创新教育方面选准切人点,根据自身实际确立战略重点,打造优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特色。这样就能使自己的特色文化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样式。


·上一篇文章: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下一篇文章:小学班级口号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xxxy.cn/news/xywhzs/173121411274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