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心理疏导:对人的关爱和社会需要

  《中共中央关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时隔一年,"心理疏导"又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词语,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的真情关爱。

  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我国社会急剧的社会变迁,使人们不仅承受著极大的心灵震撼,也经历著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了大量的心理矛盾和变异。如果社会心理失衡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恶化,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行动。
  
  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病率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3.2?上升至目前的15.56?,精神病患发生的数量已超过心血管疾病,跃居病患发生率的首位。其中,中小学生、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呈上升趋势。心理问题的客观存在,不仅直接涉及到社会个体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是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因此,以防患於未然、以调节为重要手段的心理介入,无疑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
  
  心理疏导的功能和作用
  
  一般而言,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设在医疗机构中,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人员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实施个别或集体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广义的心理疏导,是指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以达到降低或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行为。其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为:
  (1)认知调节。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引起的,即A引起了C。艾利斯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正确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使人产生正确的行为;错误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使人产生错误的行为。因此人们的思维认知非常重要。然而很多时候,人们的思维认知、信念看法会步入误区,甚至是牛角尖。此时如果单单依靠自身力量调节和控制,往往无济於事。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心理疏导使用一系列非医疗的手段,诸如对话、讨论、攀谈、引导、启发等,以与"问题困扰者"平等交流、相互磋商的方式,共同探讨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事物的正确看法,调整心理状态,克服心理异常,以求得在对客观世界正确反映下的正确思维和行为。正确的心理引导,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心理支持。个体在面临困境时,得到来自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团体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会提高心理应激能力。相反,如果社会支持不足,会增加个人受挫情绪,产生悲观失望心态,甚至发展成为对社会的仇视、对抗心理,影响社会稳定。当前,社会变迁较快,社会的不断分化、人口流动的增加、家庭结构的变迁、原有单位制度的解体等,使原有的人与人的联系越来越松散,导致通过传统的社会支持来调节缓解心理的作用趋於弱化。因此很有必要积极培育新的公民组织、加强社区建设、强调家庭来建设新的对个体心理的社会支持。此外,心理疏导是一种专业关怀,注重的是心理辅导和训练,它的介入,可以为人们提供恰当的心理关怀和给予心理支持。
  (3)情绪宣泄。宣泄理论的鼻祖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哲学家在《诗学》中认为希腊悲剧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从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中释放出来,亚里士多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你也能走出来——写给忧郁症患友!
·下一篇文章:警惕女生心理老化的十大信号(图)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xxxy.cn/news/xinli/08623163355051.htm